无人机反制系统:低空安全防护的核心力量与未来趋势

无人机反制系统示意图

据环球网等媒体报道,在6月1日乌克兰发起的“蛛网行动”中,无人机对俄罗斯多个机场实施了大规模渗透作战,造成俄方高达70亿美元的军事损失。这一事件再次向全球防空安全体系敲响警钟。

随着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,从军事冲突中的集群突防,到民用场景下的非法入侵与恶意攻击,无人机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。国防单位与安保企业均亟需高效可靠的反无人机解决方案。在这一背景下,全球反无人机系统市场持续扩张,无人机反制系统正逐渐成为现代防空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。

什么是无人机反制系统?

无人机反制系统(C-UAS,Counter-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),是指专门用于探测、识别、跟踪并中和恶意或未经授权无人机的综合技术体系。

该系统借助射频干扰、导航欺骗、激光打击等技术手段,实现对无人机的驱离、捕获或物理摧毁。反无人机作战不仅包括对空中来袭目标的拦截,还涵盖对敌方陆、海、空基无人机作战单元及其控制平台的全域反击。

目前主流无人机反制系统多采用雷达探测、射频信号分析、声学识别、光学跟踪与红外成像等多元技术融合方式,实现对目标的全面感知与快速处置。

无人机反制技术展示

以武汉雷可达自主研发的XW/SR226系列无人机反制系统为例,该系统采用先进的DBF技术与多波束发射机制,大幅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,实现雷达与视频融合的无盲区监控,构建起主动式立体防御体系,可实时探测并持续跟踪显示目标航迹。

相比传统手段,XW/SR226系列可同时侦测上百批次目标,具备全天候运行能力,适应夜晚、雨雪、雾霾、沙尘等多种恶劣环境,为边境、机场、军事基地等核心区域提供可靠的无人机探测、预警与目标指示服务。

应对“低慢小”目标:无人机反制的主要挑战

在反无人机作战中,“低慢小”目标是当前的主要难点。此类无人机通常体积小、雷达反射信号弱、飞行高度低、速度慢,极易湮没于环境杂波中。

传统防空系统在探测、识别、跟踪与打击这类目标时存在明显短板,面临“探测难、识别难、跟踪难、干扰难、处置难、管理难”等多重挑战。因此,“低慢小”目标已成为当前无人机反制系统和雷达技术重点攻关的方向。

低慢小无人机反制方案

针对这一难题,武汉雷可达推出了二维相控阵雷达XW/SR226-5000SA与二维四面阵相控阵雷达XW/SR226-10200S。

XW/SR226-5000SA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采用电子扫描,扫描速度快、覆盖范围广,支持多任务并行处理,可同时跟踪数百批目标,抗饱和攻击能力强,尤其适用于高密度、高机动目标场景。借助自适应波束成形与旁瓣抑制技术,该雷达以“快、准、智、稳”为核心特点,成为应对低慢小目标的利器。

XW/SR226S6D则是一款专为低空无人机探测设计的革命性三坐标雷达,基于S波段全数字有源相控阵技术,融合AI智能处理与超低成本模块化架构。借助四面阵拼接、多维度目标识别与数字波束动态重构,实现360°全空域无死角覆盖,可精准捕捉低慢小目标,是边境监控、机场防护与要地防御的新一代智能感知中枢。

应用场景:全方位守护低空安全

1. 军事防御:战场与基地的立体防线

无人机反制系统能够为作战部队提供可靠的防空掩护,有效抵御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的侦察与攻击,保障军事行动的顺利执行。在军事基地、指挥中心等关键设施周边,该系统可有效阻止敌方无人机的渗透与破坏,成为军事低空域的“忠诚卫士”。

2. 民用安防:公共安全的科技屏障

在边境地区,无人机反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并拦截非法越境的无人机,维护国家边界安全。在大型公共活动如演唱会、体育赛事中,能有效防范无人机黑飞引发的安全风险。此外,在核电站、电网、石油化工等关键基础设施周边,该系统可提供持续、可靠的无人机监测与反制能力,确保国家重要设施安全稳定运行。

相关阅读